欢迎访问政协宁国市委员会网站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长廊 > 文史资料

梦里江南女儿山—记明代才子唐伯虎春游宁国女儿山

2011/8/2 8:00:53 人评论

 

 

梦里江南女儿山
——记明代才子唐伯虎春游宁国女儿山
高生元
 
唐寅,字伯虎(1470—1524),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他和仇英、沈周、文征明,世称明代“吴门四家”。
唐伯虎出生在苏州府吴县一个商人家庭,他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涉牵江阴巨富子弟徐经科场舞弊案,受牵连下狱。后来刑部、吏部会审,认为是错案,皇帝下旨“平反”。唐寅出狱后,被派往浙江任小吏,唐寅耻不就任。从此唐寅绝意仕途,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离开苏州,坐船到达镇江,从镇江到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又坐船到庐山,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给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黄州,看了赤壁之战遗址;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阳楼,游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岳衡山;再入福建,漫游武夷诸名山和仙游县九鲤湖。唐寅由闽转浙,游雁荡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达安徽,上黄山与九华山。此时唐寅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苏州。唐寅千里壮游,历时9个多月,踏遍名山大川,为后来作画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苏州,为了表白自己淡于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的志向,唐寅三十六岁时选中城北桃花坞,建了一座优雅清闲的家园,度其清狂生活。春日,园内花开如锦,他邀请沈周、祝允明、文征明等来此饮酒赋诗,挥毫作画,尽欢而散。“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此时唐寅过得清闲而超脱。
明正德九年(1514), 唐伯虎被明宗室宁王朱宸豪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发现宁王在乡里欺压百姓,对上密谋造反,才知自己陷于虎穴狼窝,却又不敢提出辞呈,只好装疯,裸形、箕踞(伸足而坐,对人不敬)、讥诃(责词,非难)使者,使朱宸濠最后也觉得“孰谓唐生贤,真一狂生耳”。唐伯虎终于摆脱了宁王,脱身回归故里。
正德十年(1515)仲春,唐寅自南昌返回苏州。约在此次,从徽州来到旌德县。据《宣城名胜古迹》中《宗族圣殿溥公祠》一文介绍:祠主江溥,字纪源,江氏48代孙,明朝成化丙午举人,弘治己未进士,与江南才子唐伯虎有同科之谊。唐伯虎涉牵科场舞弊案时,江溥等人不服,提出严正抗议,并愤然退出考场。江溥后来官授河南淆川县教谕,不久辞官为隐,在江村自建松筠书房,读书教子,研究学问。唐伯虎到旌德县江村,拜访江溥,并为江溥夫妇三人画像,以作纪念。这幅江氏祖画是溥公祠最宝贵的珍藏品,距今已近500年历史,依然光彩夺目,鲜艳如新。
唐伯虎从旌德县来到宁国县,经过胡乐中川村。村中周氏(清末宁国人周的先祖)盛情款待他,他为周家祖宗画象留念(周氏族谱上记载前几位祖宗像为唐伯虎所绘)。
唐伯虎途经宁国县,欣闻沙埠村境内女儿山古有“仙女”现影和罗隐题诗石,便和友人游览女儿山。
女儿山为宁国名胜,又名响山、语山,它位于现在沙埠水文站对面,东津河南侧,海拔210米,面水带山,孤峰突起,风景秀丽。明嘉靖版《宁国县志》已有记载。
春天,雪后放晴。唐伯虎和友人来到河边,见对面女儿山山口的山峰突兀挺拔,气势磅礴,山前青褐色的石头更增添了几分肃穆,山上松涛阵阵,积在松针上的残雪被抖落下来,发出哗哗的响声,林中的小鸟不时被惊起,扑动翅膀急速地飞向它处。山中的泉水丁当有声,泉水声和松涛声构成优美的乐曲声。山和水之间有一条山路,数位樵夫担着柴草在行走,山下一湾碧水映出山的全貌。正如韩愈描写桂林山水一样“江做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伯虎和友人载酒携琴过木桥,路旁几株银杏,树杆粗大,树枝繁盛,枝头上冒出了新枝叶,眼前美丽的山水风光令唐伯虎赞叹不已,即兴赋诗《春游女儿山图》
女儿山头春雪消,
路傍仙杏发柔条。
心期此日来游赏,
载酒携琴过野桥。
几幢相隔不远的草屋一字儿排在山脚下,他顺着屋前的小路走进女儿山,踏上了盘山穿林的石阶。路旁树枝的枝叶已露出新芽,几只活泼的画眉鸟在没雪的地方觅食,一边欢快地蹦跳着,唱出清脆婉转的小曲,在空山茂林中,给人以清新旷远的幽情。顺着石阶而上,只觉得满眼葱郁,尽管还是早春,山上已弥漫着淡淡的青,淡淡的绿,就连空气也清新得充满绿意。
一路上所见溪流潺潺,山青水秀,春天已经来临,阳边山上的映山红已星星点点地绽开。当到达女儿山时,见四周布满了毛竹,这山连着那山,此起彼伏,到处是修长的竹子,宛如一群亭亭玉立的仙女。林中的竹笋,刚刚撑破泥土,露出黄黄的毛茸茸的笋尖,笋尖上长着两片嫩叶。唐伯虎脱离了宁王的羁绊,此时置身于此景中,心情十分愉悦。
过了一座木桥,便是清凉庵寺庙,寺庙门前数株桃树正含苞欲放。唐伯虎感到此地就是陶源明笔下的桃花园,远胜过自己的桃花坞。经庵中老尼指点,唐伯虎来到左边清凉峰山中罗隐题诗石之处。他怀着崇敬的心情瞻望了石壁上罗隐的题诗,虽年代久远,字迹剥落不可认,但他体味到石刻的雄浑凝重、潇洒俊逸和龙飞凤舞。题诗石给女儿山增添了清雅隽秀的色彩。之后,他又来到右边隐峰山中“仙女”现影之处,见山巅之上古树林中有一道观,友人告之,此乃隐峰观,相传宋高士隐此,故名。此山山势高耸,有泉迸于石崖,泉水宛如一条晶莹的玉带,凌空飘落,空中水流如柱,四周云雾迷漫。山风徐来,瀑布又因风作态,似一位翩翩起舞的仙女,飘飘洒洒,变化无穷。那阵阵烟雨,纷纷扬扬,迎面送来,使人清新舒畅,沉醉于其中。正如元朝宁国达鲁花赤(知县)丁济所描写的《女儿山》:“朝云出岫如堆髻,暮雨淋峰似洗头。不忍轻轻行上去,桃花已逐涧中流。”女儿山充满了柔媚娇羞的女性魅力,唐伯虎联想到一位轻纱拂面的仙女正玉立于瀑布碧水边,是那样的神奇、秀美和迷人,良久良久,才从诗情画意中醒悟过来。
在返回的路上,于清凉庵门前,唐伯虎情不自禁地抚琴吟诵一首《山路松声图》
女儿山前野路横,
松声偏解合泉声。
试从静里闲倾耳,
便觉冲然道气生。
唐伯虎多日没有这样开心了。
唐伯虎回到苏州后,根据游览女儿山的印象,画出山水画《春游女儿山图》《山路松声图》(画于1517年),将诗题在画上。数年后,唐伯虎对江南宁国女儿山的美景还念念不忘,在题自画山水诗中写到:
仙杏柔条映小寰,
柴门流水自潺
心期写处无人到,
梦里江南女儿山。
河南洛阳市宜阳县认为《山路松声图》、《春游女儿山图》分别是写该县的“女几山”、“花果山”(该山旧称女儿山)。根据历史记载,唐伯虎平生从未到过河南宜阳,怎能凭空写出诗词来?
笔者在沙埠采访中,徐纯银先生告知:二十年前,在沙埠看戏《唐伯虎点秋香》时,听数位年长者津津乐道地说起,唐伯虎到我们女儿山游玩过。事实说明唐伯虎是到过宁国县的。从唐伯虎“梦里江南女儿山”可知,《春游女儿山图》是写江南女儿山无疑,使唐伯虎终身难忘的江南女儿山,便是江南唯一的宁国女儿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