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政协
(2016年9月)
近年来,宁国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自身实际,创新四大机制,提升履职能力,不断推动政协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是建立精准协商机制,做到“心中有数”。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其作用的有效发挥,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不是看声音大,而是看提得准。一方面,突出“底数”精准。把深入调查研究作为前提,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今年上半年,市政协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主题,组织委员成立6个调研组,历时近4个月,深入26个部门调研,发放企业调查问卷900份,形成1篇建议案、1篇调研总报告和10篇子报告,找出35个突出问题,提出56条有针对性的建议,并召开了专题资政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协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主要领导作出批示亲自督办,如加快组建“行政审批局”、探索行政审批“一局一章”,设立中介超市等建议都得到很好地采纳和落实。另一方面,注重“大数”精准。精心搭建并善于利用协商民主平台,充分发挥政协组织“市委想什么、政协就议什么;政府抓什么、政协就帮什么”的作用。市政协在谋划安排今年视察、协商、督办主要工作时,重点突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全域旅游发展、供给侧改革、文化创意产业等新领域、新经济、新业态的内容,努力为深化改革鼓与呼,为促进发展思与谋,促使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协商议政中得到全面落实。
二是建立委员评价机制,做到“心中有责”。政协委员“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政协委员的履职能力直接影响着政协作用的发挥。2013年,宁国市政协在全省率先对委员履职实行量化考核。2015年,重新修订出台了《委员履职综合评价办法》,围绕委员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参加活动、自身建设、履行社会责任等八个方面情况,采取百分制量化考核,年终在一定范围内通报评价结果,并与退出机制相挂钩。2016年初,首次将委员上年度履职评价情况以百分制打出“成绩”,逐一发放委员履职“成绩单”,实行一人一档管理,通过成绩单形式让委员“心中有责、心里有数”,找到自身的履职差距,以此引导和促进政协委员在履职工作中发光发热,担当起促进发展、引领创新的重大责任。
三是建立成果转化机制,做到“心中有为”。政协协商成果转化,是政协履职能力最直观的体现。一方面,强化领衔督办。制定出台了《中共宁国市委常委领衔督办政协重点提案实施办法》,建立市委常委领衔督办政协重点提案制度,是继实行市长、副市长领衔督办政协重点提案的又一创新举措,构建了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共同领衔督办政协重点提案的新格局。市委书记王普就政协重点提案完善重大疾病社会救助体系,率先示范开展领衔督办活动,深入群众家庭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督办,有力推动了政协提案办理水平整体提升,开创了提案办理协商新模式。另一方面,强化督查落实。2015年,市政协办联合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了《关于加强市政协协商意见办理工作的通知》,首次就政协协商意见的范围、报送、阅批、办理、督查等环节作出明确规定,由市委办、市政府办对市政协报送的协商意见、社情民意进行跟踪、督促和倒逼落实,年底政协常委会议专门听取办理落实情况的报告,建立了“政协搭台、部门落实、党政督办”的工作机制。今年市政协又制定印发了政协提案办理年度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将市直单位办理政协提案绩效纳入全市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制度实施以来,相关责任单位落实办理率达100%,有效解决了过去“说了白说,议了白议”的问题。
四是建立民意畅通机制,做到“心中有民”。对政协组织来说,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指向。一方面,“连好心”。积极探索对新媒体代表人士的有效管理和正向引导,主动吸纳新媒体代表人士加入政协组织,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 多做交流沟通、解疑释惑的工作,增进广大群众对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理解和支持。同时,积极引进网络新媒体参与提案办理协商工作中,让更多的网友和市民关注提案办理。如《关于修缮津河路》提案办理中,市领导在现场督办中邀请了宁国论坛版主和网友代表参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另一方面,“代好言”。制定出台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实施办法,创办《宁国政协》期刊,开通委员微信群、qq群,加强政协网站宣传。在开展提案、建议案、视察调研、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观点,饱含群众情怀,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宁国市河沥溪老城区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滞后,已成为制约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去年,我们敢于“揭疮疤”,组织委员到河沥溪老城区实地视察,调研座谈,最终找准突破口,提出建议。今年八月初,又开展重点协商,对河沥溪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回头看”,为推进老城区的整体改造献策发力,受到群众的一致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