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山核桃
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山核桃产业转型升级调研组
山核桃产业是我市农业首位产业,在促进林农致富增收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全市现有山核桃种植面积40.41万亩,平均年产量1.034万吨,一产产值近6亿元,总产值约14亿元,涉及林农7.1万人,产业直接受益人数近10万人。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市山核桃在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已相当突出,如不加快转型升级,势必会导致整个产业的衰退。
一、掠夺式种植,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山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一是陡坡造林现象普遍。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我市山核桃种植面积呈爆炸式增长,从1996年的7.5万亩发展到40余万亩。林农违背“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鞋,陡坡不造林”的理念,大面积开山种核桃,其中坡度大于25度的林地近30万亩,山体结构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山核桃“靠天收”现象突出。二是单一化种植问题突出。单一的种植结构,大面积山核桃纯林,破坏了林地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山核桃种植陷入病虫害高发、农药用量加大、生态系统恶化的恶性循环。三是滥施农药化肥。随着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空心村”的出现,多数林农为了图省事,大面积使用长效除草剂,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退化严重,山核桃根腐病、溃疡病频发。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因山核桃根腐病致死林木超过6万株,占结果林分的1%,且仍有蔓延趋势,山核桃溃疡病危害占盛果期林木近80%。患根腐病的林地修复需要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而造成山核桃根腐病的重要原因就是滥施农药化肥。
二、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严重制约山核桃产业的绿色发展。一是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林区高效节水灌溉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着力提高山核桃林地应对干旱和水土保持能力。但从目前实施进展来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面积1.5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面积1500亩,与我市40万亩山核桃种植面积相差甚远。二是林区作业道路建设滞后。林区道路硬化既有覆盖不够的问题,又有标准过高过宽造成浪费的现象,现有的林区作业道路大多是土路,既窄又陡,机动运输工具难以进入林区,不利于规模化经营,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物理防治虫害设施不足。太阳能灭虫灯、粘虫板等防虫灭虫设备使用率低,绝大多数仍是采用化学农药防治,既破坏生态环境,又造成山核桃农残风险加大。四是林地分散经营问题突出。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山核桃林地一户多山,一山多户问题突出,既增加了矛盾纠纷隐患,也不利于集约化经营管理。
三、采收方式原始,结网采收率低,山核桃采收成为林农抹不去的伤痛。一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长期以来,我市山核桃都是采用人工上树挥竿敲打的采收方式,自然落果结网采收面积不到1000亩。人工采收不可避免地对树干和树枝造成伤害,影响来年的挂果率,人为造成产量的大小年;同时,由于山核桃成熟期有差异,敲打采收过早不可避免造成空子率提高,既影响品质,也给不法商贩提供了可乘之机。二是安全风险大。由于树高山陡,山核桃采收十分危险,人员伤亡事故高发。据统计,2015-2017年间,我市因山核桃采收造成的死亡人数为24人,受伤305人,山核桃也被林农称作“带血的金果”。三是采收成本高。经调查统计,我市山核桃采摘季节,打山核桃工资每天350元,捡拾工资每天180元,挑运工资每天200元,再加上提供伙食、购买保险等费用,整个采摘成本要占山核桃收入的30%以上,多的甚至达到近50%。四是破坏生态环境。人工采收过程中,为了便于捡拾,必须使用除草剂将林下植被清除干净;由于未自然成熟的山核桃蒲壳中含有生物碱,也为山下脱蒲留下污染隐患。专家们指出,山下脱蒲,长期不能还蒲于山,造成土壤退化,营养单一,是导致山核桃根腐病的罪魁祸首。
四、作坊式加工,环境污染严重,山核桃加工企业面临关停风险加大。一是山下脱蒲水污染问题突出。由于山核桃自然落果结网采收率低,加上部分林农有直接卖蒲的经营习惯,我市大量山核桃在山下集中进行脱蒲加工,这样既不能还蒲于山,又增加了环境污染隐患。去年9月,由于临安加大环保督查,关停了集中脱蒲点,大量山核桃流入云梯、仙霞进行集中脱蒲加工,造成东津河上游严重水污染。二是作坊式加工企业污水直排。我市现有山核桃加工企业多为家庭作坊式加工,受资金、土地等因素制约,绝大多数加工企业没有能力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水大多都是直排或简单处理后排放。随着环保督查力度加大,山核桃加工企业面临关停整改压力,给整个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五、要素保障缺乏,扶持政策滞后,山核桃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一是缺乏专业人才队伍。没有设立山核桃产业发展的相应机构和岗位,专业的人难以专心做专业的事。新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传统的体系难以为继。目前,仅万家乡有一支自发的半专业化防治队伍,为林农提供病虫害防治服务,绝大多数林农都是采用一家一户自行防治,用药标准和时间难以统一,影响防治效果。二是相关扶持政策滞后。未设立山核桃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自然落果结网采收推广应用、林区道路建设、林地规模化经营、加工设施购置、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金融税收、产业融合等相关扶持政策缺乏,山核桃产业一直处于低端发展水平。据统计,我市现有山核桃加工企业36家,年加工能力超过1万吨,但实际加工量只有3000余吨,70%以上的山核桃以干籽形式销售,产品深加工水平低下,而一山之隔的临安在2017年环保风暴后仍有加工企业258家,实际加工量超过1.8万吨,大量的税源流失到临安,污染却留在宁国。
六、品牌作用发挥欠缺,市场认知度不高,“宁国山核桃”的光环逐步消退。一是品牌意识不强。对互联网营销模式重视不够,当我们还沉浸在争得“中国山核桃之乡”、“山核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荣誉的喜悦时,在淘宝网上搜索“山核桃”时,排名靠前的却都被“临安山核桃”品牌占领。宁国山核桃销售大多零星分散在少数一二线城市以及本市各沿街店面,既缺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及电商,又缺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许多企业和电商只能为“来伊份”“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企业贴牌销售,影响了消费者对“宁国山核桃”的认知度。二是质量意识不强。没有将山核桃地理标志产品标准纳入对各加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商贩掺兑空瘪子,以次充好,以陈充新,更有黑心企业,专门回收山核桃“二级米”,通过漂洗、添加食品添加剂等方式进行加工处理,直接投入市场低价销售,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破坏了宁国山核桃品牌形象。
我市山核桃种植采收环节问题突出,加工企业环保压力巨大,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日益弱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瓶颈凸显,山核桃产业已到了危机四伏的重要关口。我们在调研中感到广大林农和加工企业对此有觉醒、有期盼、有呼声,需要政府加强引导,顺势而为。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山核桃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目标,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理清发展思路。一要加强领导。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成立山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系统的“山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围绕做大做强山核桃产业,进一步制定规划、明确目标、整合力量、推动发展。二要健全机制。建立健全政府重视、部门联动、乡镇主抓的山核桃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机制,重点从林农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入手,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山核桃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林业部门要整合力量,成立山核桃产业办公室,确定3-5人,专职研究解决山核桃产业发展中的各项具体问题。将推进山核桃产业绿色发展纳入主产区乡镇目标考核内容,进一步增强相关乡镇推动山核桃产业转型升级的责任意识。三要坚持示范引领。加快山核桃科技示范户培育和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召开现场会,用事实说话,让林农自觉更新经营理念,转变生产方式,全面推进山核桃产业转型升级。
二、坚持生态优先,加快生态修复。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一要转变生产方式。山核桃自然落果结网采收是最科学、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最生态的生产方式,要紧紧扭住自然落果结网采收这个牛鼻子,推动山核桃产业绿色发展。借鉴临安经验,对采用自然落果结网采收的农户给予补助,通过典型示范,引导林农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力争通过5-8年时间,实现山核桃自然落果结网采收面积达到10万亩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山核桃林地生态修复问题。二要控制规模,科学造林。“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尊重林业发展规律,严格控制发展面积和方式,降低林地开发利用强度,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三要优化空间布局,节约利用资源。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生物多样性规律,优化林地种植功能布局。实施山核桃林地退出补偿机制,引导林农对成片死亡的山核桃林地进行轮作休耕或改种其他林木;推广立体多元化种植,引导林农套种麦冬、牡丹、宁前胡、黄精等中药材,发展山核桃林下经济。四要坚持科学施肥用药。倡导绿色生态种植理念,实施绿肥补贴政策,引导林农套种油菜、大巢菜、红花草、紫穗槐等绿肥植物,减少化肥使用量;出台割灌机用油补贴政策,鼓励林农使用割灌机除草,禁止使用长效除草剂,对山核桃林地植被进行生态修复。
三、坚持科技兴林,推广先进技术。加强山核桃“政产学研推”协作联盟建设,开展以绿色生产为重点的科技联合攻关,让山核桃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接科技院校,在“专家大院”建设中,加大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从山核桃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延伸等环节入手,加强产业分析研究;把节约利用林业资源、保护产地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等内容纳入林业人才培养范畴,培育一批具有绿色发展理念、掌握绿色生产技能的专业人才和爱林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林农。二要加强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山核桃科技服务体系,推进山核桃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设立山核桃专科医院,组建专业化病虫害防治队伍,为林农提供优质便捷的技术服务。三要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积极对上争取,将山核桃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纳入农机补贴目录,鼓励山核桃加工企业引进新设备,提高深加工水平。设立引导资金,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力度,加快山核桃矮化栽培、物理防虫灭虫、病虫害飞防、人工增雨等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助推山核桃产业绿色发展。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增长机制,优化投入结构,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影响全局的重大工程,彻底改变山核桃林地基础设施薄弱状况。一要推进高山节水灌溉。加快推进高山节水灌溉及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建设,推广应用农林抗旱保水剂和水肥一体化及喷灌、滴灌、微灌等农业节水技术,提升山核桃林地水土保持和抗旱能力。二要推进林间道路建设。采取以奖代补或贴息贷款的方式,鼓励林农加大投入,因地制宜推进林间作业道路建设,逐步改善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山核桃林地管理水平。三要加强污水处理。加强宣传,引导林农山上脱蒲,还蒲于山,严禁在道路两侧及沿河两岸进行大规模集中脱蒲;出台补贴政策,引进社会资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山核桃加工企业污水集中处理中心;加强环境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污水偷排乱排行为,切实做到循环用水、集中收集、罐运处理、达标排放。
五、坚持品牌战略,提升市场认可度。一要加强品牌推广。制定实施“宁国山核桃”品牌提升推广行动计划,擦亮老品牌,塑造新品牌,通过办节办会及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加强宣传推介,不断提高“宁国山核桃”的知名度;适应互联网时代品牌建设潮流,充分利用电商、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加强品牌营销,对加入网上关键词搜索排名的企业给予补贴,不断提升“宁国山核桃”的市场占有率。二要加强质量管理。规范“宁国山核桃”地理标志应用,强化原产地保护,建立完善山核桃公用品牌的授权使用机制,打击各种冒用、滥用公共品牌行为,做到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质量;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与市场准入相衔接的产品合格证制度,持续开展山核桃农药、重金属残留及质量安全评价工作;督促生产加工企业增强质量意识,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确保山核桃产品质量安全;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侵权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线上线下市场秩序。
六、推进集约经营,提高产业带动力。一要加快推进林地流转。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优化林业发展环境的意见》,结合“林长制”改革契机,制定出台推进山核桃林地流转经营的相关奖励政策,引导多元化投资经营主体参与山核桃林地流转,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林农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集体林场、股份合作林场,着力改变山核桃林地一户多山、一山多户的现状,不断提升山核桃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水平。二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龙头企业在山核桃资源整合、市场稳定、价格调控、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作用。金融机构要根据山核桃加工企业对流动资金需求集中性强的特点,加大绿色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商标专利抵押贷、订单贷、库存贷等形式,为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企业深加工能力,避免税源流失;坚持放水养鱼,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给加工企业一定比例的税收返还,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引导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重组,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全产业链示范企业。鼓励和支持山核桃龙头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的融合发展,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建设标准化种植、加工、仓储、物流基地,实现生产流通的高效协同。
七、坚持“山核桃+”模式,延伸产业链条。一要发展山核桃旅游。结合全域旅游,大力推广“山核桃+旅游”模式,加大山核桃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并按照旅游商品七进活动要求,引导山核桃经营企业加大对高速服务区、旅游酒店、景区景点的山核桃产品布点,不断提升山核桃旅游商品在旅游消费中的比例;按照森林景观化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林下套种,形成不同季节、不同层次感的森林旅游景观。二要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利用山核桃主产区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特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产体验、休闲观光、养身健体等现代服务业,加强山核桃文化的挖掘,建设山核桃文化体验中心和文化公园,打造山核桃特色小镇,进一步延伸山核桃产业链条。
乡村振兴,必须依靠产业振兴。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围绕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产地环境更加清洁,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绿色供给能力明显提升的目标,以推进“林长制”改革为契机,紧紧扭住自然落果结网采收这个“关键环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就一定能够在宁国结出丰硕的果实。那时,我们的山将更绿、水更清,我们的金果不再带血、更加醇香;那时,我们的林农脸上一定会绽放出发自内心的幸福、美满、富足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