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全面深化新一轮基层医改的重大举措,是补齐医疗卫生短板、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德政工程。近年来,我市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县域综合医改,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获得感明显提升。但对标改革进展成效和群众期盼,还存在体制机制不顺、共建紧密性不够等问题。
为此,建议: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好医改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定期会商、工作推进、部门包保等工作机制,确保医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优化完善医共体内部运行机制,着力破解牵头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在人员编制、财政供给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信息等深度融合,进一步构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紧密共同体。
二、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以“十四五”时期乡镇区划调整为契机,积极稳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优化调整。在城区,要根据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的现状,积极推进南山、西津、河沥三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在其他乡镇(街道),要根据各地人口、区位、交通等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地打造几个高标准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发挥辐射作用,提升服务效能。
三、做优做强牵头医院。深化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人才薪酬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编制池”“职称库”的统筹调剂功能,畅通人才引进、上升、流通渠道,合理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减少人才外流。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加强恶性肿瘤、心血管、消化等疾病相关专科能力,不断提高疑难重症疾病诊治水平,减少病人外转。明确公立医院债务化解时间表、路径图,采取多种措施逐步化解,推动公立医院轻装前行、健康发展。
四、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牵头医院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下派专家坐诊、业务指导、进修培训、参与管理等方式,带动乡镇卫生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在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上加大向乡镇卫生院的倾斜力度,提升硬件设施和就医环境。完善乡镇卫生院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适度放权搞活,鼓励乡镇卫生院积极开展中医康养、基础疾病、慢性病、术后康复等特色诊疗,让医院更好地自主管理、自我发展。
五、加强信息平台建设。针对牵头医院自身人员紧张、下沉力量不足的问题,加快医共体信息化系统建设,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远程会诊”,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路。针对当前基层反映部分诊疗诊断结果反馈慢的问题,医共体内部要进一步优化诊疗机制,提升诊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