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启动“以竹代塑”三年行动,计划将以构建“以竹代塑”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抓好竹林资源培育、竹材精深加工、产品设计制造、市场应用拓展等全链条全要素协调发展,有效提升“以竹代塑”动能、产能、效能,助力减少塑料污染。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郭锐通过前期了解社情民意,结合我市竹产业发展实际,提交了《关于加快我市“以竹代塑”步伐的建议》提案。
作为“中国元竹之乡”,宁国因竹而美、因竹而名、因竹而兴,充裕的资源为“以竹代塑”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牢固的保障。
市政协委员郭锐:“以竹代塑”三年行动计划是国家的一个号召,这项行动主要是有助于推动绿色发展,减少塑料对这个环境的污染。那么同时呢,我们宁国在这一块竹资源相当丰富,所以我在履职过程中,就注意到这方面的情况,也提交了相关的提案。相关提案被采纳之后,市直有关部门也高度重视,并且制定了相关的行动方案。今年以来,市直有关部门按照这个行动方案,也有条不紊的开展相关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为了抢抓“以竹代塑”发展机遇,振兴竹产业,我市相关部门立足当前发展现状,2024年5月成功申报安徽省“以竹代塑”应用推广试点,成为我省首批5个“以竹代塑”试点市之一,并且致力于在竹林培育、产品应用、产业升级、文旅融合发展上发力,逐步建立“以竹代塑”产业体系。
市林业事业发展中心改革和产业发展科科长李丽:扎实推进“以竹代塑”工作,一是在重点领域推广“以竹代塑”的产品。开展公共机构“以竹代塑”办公场景建设;推广竹餐具、打造绿色食堂;优先在“皖南川藏线”高端民宿推广“全竹洗漱用品”;推广竹家具、竹日用品、竹装饰,全景打造“以竹代塑”应用场景。二是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依托国储林项目,乡投林业公司目前已完成霞西镇8150亩毛竹林收储,正在推进2800亩毛竹林流转办证。三是加强竹林基地的建设。目前完成青龙乡龙阁村2100亩、霞西石柱村5590亩的宣城市高效竹林基地建设。
大力推进“以竹代塑”,打开竹产业发展新局面,是我市做活“竹文章”、打好“生态牌”、走出“特色产业路”的生动写照,也有利于我市实现保护与发展并重、生态与经济双赢。
市林业事业发展中心改革和产业发展科科长李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以竹代塑”建设,不断拓宽“以竹代塑”应用场景,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提升竹材深加工的能力,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