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带动,在推进工业企业“机器换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政策力度不大、覆盖范围不广、企业意愿不强、推进速度不快等问题。
当前,我市工业经济正面临着增速放缓、结构性矛盾突出、要素环境制约加剧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机器换人”不仅是解决企业“用工难”的根本途径,更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为此,建议: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解决企业“不想换”的问题。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双向发力”,切实激发企业“机器换人”的积极性。正向激励方面,对前期较为零散的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出台“机器换人”专项奖励政策,降低奖励门槛、扩大覆盖范围、提高奖补标准。实施“机器换人”五年行动计划,分行业摸排企业名单,明确时间表、任务图,并通过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强化政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反向倒逼方面,建立“亩产论英雄”约束评判机制,强化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的结果运用,叠加运用财政、土地、金融、项目等多种政策措施,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机器换人”转型升级步伐。
二是创新金融支持,解决企业“不敢换”的问题。发挥政府性投资担保基金的引导作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由担保公司增加担保额度,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机器换人”项目支持。探索由国有融资租赁公司按照企业需求购买设备,以分期支付的方式租赁给企业,待租金全额支付后,设备无偿转让给企业。
三是搭建服务平台,解决企业“不会换”的问题。参照“中介超市”相关经验做法,建立“机器换人”公共服务平台,招引一批为企业“机器换人”提供方案设计、设备采购、安装维护的中介服务机构入住。建立健全“机器换人”项目跟踪服务制度,为企业开展政策和技术咨询,组织中小企业开展设备集体采购洽谈,帮助企业在推进“机器换人”过程中能看得清方向、拿得到方案、找得到设备、招得到人才。
四是强化人才支撑,解决企业“不会用”的问题。针对企业“机器换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人才引进、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政策,打破“唯学历论”,加大对技能型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完善“星期天工程师”“候鸟型专家”等柔性人才引进机制。鼓励安材学校等职教学校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帮助企业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为“机器换人”提供人力资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