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宁国市委员会网站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长廊 > 文史资料

古村白茂 文脉绵长

2024/7/17 8:45:28 人评论

高生元


宁国市霞西镇霞西村白茂自然村,位于安徽宁国市西南部,距离市区18公里,由四个村民小组组成。白茂村古称白凡坑,取“清楚明白,平常普通”之意。北宋期,汤氏家族就已迁居于此绵延至今已有历史白茂村被命名为第四批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单位。

一、基本概况

自然环境

白茂村从霞西镇杨门口向西行进,道路蜿蜒曲折,处处青山绿水,约走七里路程,到达村落入口丫口桥,向北行径约一里路程,经龙凤桥进入村庄。白茂村四面环山,且山势平衍、得体,北有高拔、雄伟的银山尖,东面御屏山绵延至村入口处,西面白埌坪山、西山绵延至村庄西南角,南有青山。银山尖又称为银峰,为白凡村之镇山,银山尖西麓有一天然溶洞,呈60度向下延伸,奇境深不可测。西山有天然涌泉洞,一股碗口粗水自洞顶而下,四季常流。

村落房屋依山顺水,就地势自然形成。后溪河由北向南流经村庄,前溪河由西向南流经村庄,两水汇合于村前,河道两边均用石块垒砌,沿途建有踏石,供浣衣之用。在绕村的河溪上有多座石拱桥、石板桥,方便居民通行和生产生活,村中沿后溪河边有两处古井,井水清澈见底。村中主要有两条街道,呈南北走向,一条青石板路南北穿村而过,另一条道路与后溪河平行。村落周围现有银杏树、青栗树、香椿树、拐枣树等古树十多棵。

      图片1.png

村庄布局

白茂自然村域面积2.5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85亩,耕地面积249亩,旱地面积126亩,林地 1250亩。村居图呈Y形,村落四面环山,且山势平衍、得体,北有海拔438米高的银山尖,东有御屏山,西有白埌坪山、西山,南有青山。后溪河从银山尖山脚由北向南流至村后风水堆拐弯后顺御屏山流经村庄,前溪河从白埌坪山脚由西向东流经村庄,两条溪河汇合于村东南,经龙凤桥流向中津河,溪河上有多座石拱桥、石板桥。村落房屋依山顺水,就地势自然形成,主要有两条街道,呈南北走向,一条从村中穿过,另一条与溪流平行,街道略显弯曲,两条小巷东西向横穿村庄,引人入胜。青山,溪水,古桥,石板道路、老屋形成了徽式古村的完美结合。村中街道由青石板铺设,略高出地面,石板拼接有序,缝隙错落有致,清晰美观,村庄古拙朴质。街道两旁民居前后略有错落,各展风采,给人以赏心悦目、造型优美的深刻印象。

村落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十幢传统民居建筑静静伫立,还有宗族祠堂和宗谱。民居高大奇伟的马头墙,灰白斑驳的的屋壁刻划着历史的印迹,走进民居,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家具,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汤氏宗祠是典型徽派建筑,建成于嘉庆丁卯年(1807年),建成时间比省文保单位宁国市周氏宗祠早42年。宗祠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眼皆是,其布局合理、结构巧妙、装饰精美、工艺精湛。

白茂环境优美,物产丰饶,盛产毛竹,元竹,木材,茶叶,田间地头满是农作物,村民粮食蔬菜自给自足。这里山水环绕,山因水青,水因山活,空气中富含负离子,山泉水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现在村中居民400多人,共有45位长寿老人,其中70岁至80岁30人,80岁以上15人。

白茂村有着极好位置,加上合族而居的凝聚力和长期以来提倡勤耕俭读,立德行人,所以“人和万事兴”。村落、村民与地理(风水)、气候、溪流、山脉、树木、植被、动物等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融,人与人之间和睦和善。

       图片2.png

 

二、建筑特色

白茂村建筑主要是民居,也有祠堂、皮纸作坊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是典型徽派建筑,现存完好的清代及民国时期民居15幢、宗祠1幢,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窍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

民居建筑平面有沿街开敞式和内天井式,建筑结构有二进二厢、三进三厢,注重进深,即“前面通街,后面通园”的格局。基本上家家都是由前院与后园以及正房、厨房、厕所、猪栏、柴房(杂房)组成,其中正房布局几乎都是一个样:中间是堂心,两边是房间,房间和堂心前面都有天井,天井两边是过厢。厨房杂屋根据地形,有前有后,有左有右,有的是方整的一间,也有的是狭长的一条。这种入内深邃、连续几进的房屋结构形成了农家房屋可居住、可堆放农作物、可饲养牲畜的多种用途特点。房屋之间均有马头山墙封护相隔,屋面盖小青瓦。房屋采用砖木结构,以梁柱为骨架,外墙砌扁砖到顶。在挑檐、挑枋下,通常装有鹅颈轩,既起支撑、牢固作用,又起装饰效果。房前有五、六尺宽的走廊,走廊两端用砖砌到顶。房屋与房屋之间虽并排连接,但不处在一条直线上,大都是略微错前错后,均有砖墙突出,和邻家相隔,这样既使各家互不干扰,又有自立门户之感。

汤氏宗祠建于清嘉庆甲子年(1804年),它是村中最大的建筑群,占地约628平方米,坐落在村东南角,主朝向坐北朝南,前有流水,后有靠山,与周围优美的自然风景相得益彰。汤氏宗祠依古徽郡一应大型祠社建筑的惯例布置,在使用功能、基本格局、通风采光等等方面都进行过深思熟虑的设计,设计技巧灵活生动。宗祠前有门厅广场,门厅两侧有庑廊,庑廊以后有享堂,享堂之后又接有两厢廊,厢廊以后则为两层结构的寝堂,另外前置有前天井,后边还有后天井。祠堂有木柱36根,额枋雀替斗拱上的木雕姿态各异、形象生动,柱磉石雕、门厅八字墙上砖雕工艺精湛,室内门窗木雕花样繁多、技法多变,题材有“花草”、“祥云”、“人物”“动物”等,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大门两旁立有一对精美的石鼓,门额上悬挂“汤氏宗祠”四个大字。门楼两根石柱古朴挺拔,上面镌刻联语曰:“山列玉屏秀毓银峰世泽;水环金带源流慎德家声”,寓意家族渊源深远,地理环境优雅。

      

三、传统文化

白茂《银峰汤氏宗谱》最早于大元至正甲申年(1344)冬月纂修,现存本为第六次纂修,纂修时间为清光绪二十七年巧月,共计四卷,村落古图、祠堂图、像图、始祖世系排行字样等等均在谱中。

家族名人

宋中书舍人汤徽,北宋时期人,字泰,号忠裕,原居宣州之洪林。钟山川之灵气,禀天地之精灵。晚年因喜爱宁国南川之秀美,遂卜居宁国汤村,为汤氏迁宁始祖。怀韬略之才,职袭中书舍人。文天祥赞曰:“和璞孕秀,栗然有形。谛瞻正色,学也大成。早服庭训,雁塔题名。爰暨济美,中书舍人。”

宋大学士汤鹏举,又名九一,字文举。情敏文奇,早年登第。绍兴、乾道中敕学士,太平府门首有碑镌刻功勋。后转拜资政殿学士、左大夫,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到任。至三十二年又二月十二日准尚书省。娶汪氏,卒。继娶章氏,生子二:元仪、元僐。恩赐还乡。敕葬汤村,配享石人石马。《通鉴》、《宋史》载官至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鹏举资性敏明,文业清奇,及第后显于绍兴、隆兴、乾道年间,职任大学士。曾向皇上推荐同乡琴山(今名霞西)人杨东任参知政事。建万卷堂、百砚阁、御书楼(国子监印书处)于琴山,故当时琴山文盛一时。明代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仙克谨(宁国仙家村人)为汤鹏举写像赞曰:“文治经邦,雄才冠世。诗成惊座,不羡三斗。朝天赋就,倾人宁让。八砖移日。”  

宋处士汤元仪,即仪,又名五三,汤鹏举长子。声名大,见白凡坑山环水绕,爱之,遂弃祖基而徙居焉。为白凡坑汤氏始祖。学博李之敦赞颂其曰:“莫为之前,无以肇迹;莫为之后,无以继志。肇于前也,固将建不拔之基;继于后也,亦将济盛之美。前人之所未为者,我其为之,后人之所习法者,仁以遗之而已矣。昭昭德业,绵绵福祉。贻厥子孙,其丽不意。至今日耿光,而仰其殊勋,岂不谓至伟者欤。”

       图片3.png

家训传承

汤氏家族有祖训、家规、族谕等,世世代代传承,直接教育一代又一代子孙的茁壮成长。其中当代陈仕梅捐肾救陈俊海事迹,彰显出一个农家妇女大爱的传奇。女主人公选择用自己的一个肾,换取丈夫的一条命。18年间,她无怨无悔,她用柔弱的肩膀坚强地托起苦难的家庭,她用自己的平凡大爱感动了十里八乡。陈仕梅被评为宣城好人。

诗歌文化

村居记  白凡村在宁西四十里,其名不著于宣州。昔之嗜奇探胜者,屐齿莫及焉。予剞劂其谱,特绘阳基图。从西道上路,古石细,青苔积寸厚,芒鞋上如绵锦。山半见东北峰远翠插天际,曰银山,左有御屏山,右有西山峰,龙脉环绕。且有二水清奇相合。前有青山,列翠下有龙凤桥锁护。此乃汤族居址也。嗟夫,予尝读晋人《桃源记》,恒疑以为幻,今观白凡村始信也,且桃源相处而非一姓。今白凡村中朝耕暮绩,钓肥撷鲜,岁时享祀,灸胙饮福。毛稚咸在,怡怡融融,皆汤氏昭穆子姓也。则桃源何足异焉。予因喜墨其图走笔,爰记以补后人之所览云。  龙飞嘉庆十三年岁在戊辰仲春月 旌阳乔川刘体首君元氏谨识

祠堂记  昔伊川云,家必有庙,庙必有主,则知家庙神主之不可不立也。吾氏以达孝传,尝于春秋首重修其宗庙。盖言修而神主已立,然不有作者而乌从修此。余先大人所为体一脉之流传,为百世之禋祀。因谋诸族举族间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爰为相其基址乃营。白凡之侧,厥地清闲;厥水环回,凡其物类,无不合形,抚势拱揖于此区。于是鸠工庀材,朝夕展力,始于嘉庆甲子年(1804),成于丁卯年(1807)。则先灵已妥,俾入庙者,僾然,忾然,皆蔼然有敬宗之意。夫庙貌不责敬誊之,则敬圮情生感然也,《诗》云:恵千宗功。又云,肃肃在庙,皆言敬也。余尝集诸子弟相与敬业乐群于祠中,不禁穆然思凛然起而敬,谨以为之记。  裔孙明远谨识

      图片4.png

村庄八景诗(录四首··葛峥嵘作

银峰乔木

唐宋源流庆泽长,银山乔木翠成行。

根株不为风霜异,枝叶常沾雨露香。

窦氏灵椿同劲直,孔明古柏共昂藏。

良材自古堪为用,留与朝廷做栋梁。

门前绿水

川流混混自西来,浪滚琼花绝点埃。

冰鉴无尘开霁色,玉壶有象画云雷。

濯缨清赛沧浪远,漾月光生水面开。

鱼跃鸢飞天地阔,一帘清趣可入怀。

丫口桥樵唱

活水洋洋泄丫桥,满山樵唱彻云霄。

一腔春意随流去,盈耳山歌逐水消。

负採声从风断续,闻琴音听韵飘飖。

看来此地人同乐,仿佛中央奏舜韶。

村后学屋书声

安宅重重旧间新,隐君惟有读书人。

论文仙客临天阙,讲道名贤话水滨。

满耳秋声添聚散,半窗春色助精神。

眼前意象浑邹鲁,孔孟门墙卜旧邻。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纸制作明清以来,村民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皮纸,所做皮纸经前墓岭走白马古道销往徽州,经琴山杨门口销往浙江、江苏等地。20世纪70年代,白茂有百余人从事皮纸制作,至今,仍保留皮纸作坊一处,有30余人传承了皮质制作工艺。

木盆木桶白茂村仍保存有传统手工制作木桶木盆的工艺,在桶匠师傅一双巧手变幻下,一根根笔直的原木经过刨、凿、锯、钉、箍等工序,变成各式各样的木桶木盆,如澡盆、脚盆、水桶、饭蒸子、火桶、马桶、立桶等

竹编白茂地处皖南,村落四周山上生长大量的毛竹,我们先人根据竹材特性,用竹子进行粗编生产竹编凉席 、箩 、筐 、篮 、箕畚等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并传承至今。

笋干  取当地的竹笋(毛竹、早竹、水竹笋等)剥壳、加盐水煮,炭火烘干即可。

打糍粑  取当地自种的糯米,蒸熟,放在碓窝里捶打,切成孝块状,再裹上黑芝麻粉、白糖等材料即成。

做豆腐  取为当地的黄豆,水泡、用石磨磨成浆,过渣,将浆水烧开后加石膏,制成豆花,再制成豆腐、白干子。白干子加水、酱油、作料,煮开即成豆腐干子。

打草鞋  取材为当地的线麻、稻草,现将线麻搓成绳子,再在特制的草鞋杷子上编织成草鞋。

 

图片5.png 

 

四、古村新颜

近年来,在霞西镇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霞西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共同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以“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团结协作,扎实工作,村里各项事业取得了一定成果。

白茂村新建了徽派戏台、公共厕所,整修了宗祠,恢复了村中石板道路,旧房屋改造修旧如旧,建新房统一按徽派建筑式样进行,原有的古建筑得到了横好的保护,宗祠已升级为宣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茂村已先后承办了两次市级“工匠大赛”和多次承接各级开展的文化活动,如摄影大赛、非遗传承展、花鼓戏汇演等。霞西镇霞西村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展开系列振兴乡村的活动,如白茂古村落、霞西三线厂遗址、杨门口戏水项目、霞西果园采摘项目,霞西赏花、取得了丰硕成果。

欣逢新时代,古村换新颜。

图片6.png 

(作者系宁国市河沥溪小学退休教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