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人:鲁熠
一、背景及问题分析
当前,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加速推进,江、浙、沪、皖四地之间的人才争夺显然已经愈演愈烈,各地关于人才政策可谓高招迭出,虽然本市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人才的政策文件,但相对于发达地区的县市来说,我们的人才数量仍然偏少,人才流出比例仍然偏高,据统计,每年宁国籍高校毕业生约2500人,但回宁国就业的不足500人,2021年安徽材料工程学校中职和中技毕业生700余人,留在宁国就业的比率更不足10%,导致人才净流出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本市招引政策与大城市趋同,但吸引力明显不足。在政策制定、招引留用方面的举措和路径相似,基本集中在住房补贴、优先落户、人才奖励等方面,特色和亮点不足,与大城市相比,资金奖补力度难以匹敌,落户更加没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忽视了对本地人才的挖掘和培育。一味追求 “高大上”的引进人才,反而对经验丰富、技能突出的本地人才培育重视不够,缺乏系统的人才培育、晋升机制,不能有效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潜能。综上,面对人才争夺战,我们必须有所作为、敢于亮剑。
二、相关建议
一是吹响招才引智集结号。日前,宣城市出台产业人才政策8条”,涵盖住房、薪酬补贴、生活补贴、金融扶持、柔性引才、市场化引才、平台引才等各类奖励扶持,对比宁国市目前执行的人才招引政策,即2018年修订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三津英才”政策的若干意见》,在政策涵盖范围、资金奖补力度和执行兑现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优化和提升,可以说是既好看又好用。建议在全市层面梳理现阶段的人才招引政策,围绕含金量、可操作性,坚持高端人才与大众人才、技能型人才同步招引,进一步完善修订,出台更具个性化、更具针对性、更加优厚的吸引人才政策,从政策上吸引他们,让他们来到宁国,服务宁国。
二是搭建用才育才大舞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物质的激励和保障固然重要,但创业平台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的流向和流量。建议发挥政企联动优势,搭建人才培育体系,推广校企合作办班模式,尽最大可能留住本地中职和中技毕业生,同时邀请专家教授定期赴企业开展企业课堂和专家论坛,培育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大军,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培训成本,更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源泉和支撑保障,推动人才成长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三是打通政策落实关节点。政策的生命在于落实,人才政策落实就是要从“文件中的政策”变成“生活中的政策”,从政府的承诺变成人才的收获,只有真心实意为人才服务,才能让优秀人才来得放心、干得舒心、留得安心。建议建立企业人才服务联络员制度,开设人才帮办中心,通过一站式、保姆式的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企业对人才政策的使用频率,形成“找人才政策、学人才政策、用人才政策”的习惯,让人才政策红利真正惠及各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