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宁国市委员会网站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提案工作 > 提案选登

关于破解农村办学难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2024/7/1 16:00:29 人评论

提案人  葛正

一、案由分析:

近年来,全市教育呈现朝气蓬勃景象,社会认可度、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在教育发展持续向好同时,也应看到其中不足,特别是大量进城务工子女随迁就读,农村学生锐减,农村教育萎缩对我市教育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立足乡村振兴大背景,着眼全市教育发展新格局,破解农村学校办学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农村学校现状。农村学校学生数持续锐减,部分学校出现年级断层现象。如近三年,霞西学校学生数109、96、83人,接近20%递减;2023年竹峰、万家、方塘三所学校六年级毕业学生分别为23、27、14人,一年级招生为4、3、0人。目前,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3所,学生不足100人的学校7所、不足150人学校15所;班级总计194个,学生数不足5人班级16个、不足10人班级33个、不足15人班级63个。

对全市教育的影响

1、“兜底”教育公平功能减弱。农村学生多为留守儿童,甚至单亲家庭,绝大部分由爷爷奶奶看护,家庭教育、学业辅导、习惯养成等方面相对较弱。学校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学科教师配备结构性矛盾。教师学习交流机会不多,学校管理有待精细化,教育教学质量、教科研水平等方面和城区学校差距越来越大。

2、造成教师资源巨大浪费。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在校生3964人,占全市学生总数13%;农村学校教师773人,占全市教师总数35.4%。在全市教师编制按照国家规定师生比核定情况下,农村学校超编必然导致城区学校缺编,临聘大量教师。如2023—2024学年开发区实验学校聘请教师30人,城南学校聘请教师29人,每校每年用于聘用教师经费高达100多万。同时,聘用教师过多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影响质量提升及教育的和谐稳定。

3、制约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实施教师进城考试,是为化解城区教师不足,客观造成农村学校中年骨干教师断层。中年教师断层加速学校行政年轻化,影响学校持续发展;同时年轻教师过早担任行政工作并不利于个人专业发展。此外,将新入编教师分配至农村学校,在新入编教师初上讲台没有传帮带,业务水平提升慢。

二、对策建议:

为破解农村学校发展难题,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群众得实惠、资金提效益、教育迎发展、政府得民心”的“四赢”效果。建议:

1、优化布局,分类建设小规模学校。对全市小规模学校全面摸底,科学研判生源变化情况,合理调整农村学校规划布局。对于必须保留的学校,按照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要求巩固和提升。对规模太小的学校,依法依规撤并,有序引导撤并学校学生通过就近入学、校车接送、高年级寄宿等措施合理分流,确保学生有学上、上好学。

2、加大扶持,提升教学综合质量。主管部门要加强教师统筹,完善“进城进编”教师补充机制,科学统筹新进教师、进城考试教师资源。完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经费保底运转机制,提高学生数不足100人、150人学校保底金额。将属地政府对学校支持力度纳入市政府对乡镇的年度考核。

3、精准帮扶,推进城乡学校协同发展。务实开展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结对学校捆绑考核。探索邻校教师走班、送教,校内混班教学等模式,让农村学校能按国家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加强片级教研中心建设,全方位开展教研与培训,激发农村学校教师内生动力,确保农村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精心从教。

4、完善考核机制,激发办学活力。完善农村学校评价考核体系,消除学校师生边缘化思想,激发自我发展动力。积极探索农村学校教学和管理规律,在乡土教育、情感培养、个性养成、特长发展方面挖掘自身独特价值,把学校打造成为“小而精”“小而优”的学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