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宁国市委员会网站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长廊 > 文史资料

朱元璋在宁国

2011/8/2 7:58:44 人评论

 

高皇睿思裁
——记朱元璋在宁国
张贤南
 
朱元璋(13281396),字国瑞,元末濠州钟离(今明光市洪庙乡跃龙岗)人,明朝开国皇帝。其祖先居沛县,后迁句容,再迁泗州。其父朱世珍,始迁濠州之钟离,生有四子,朱元璋为季子;母陈氏。朱元璋家境贫寒,曾入皇觉寺为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定远人郭子兴起兵濠州,朱元璋投之,郭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后以军功屡有升迁。十五年,韩林儿称帝,封其为左副元帅(虽不受,然考虑韩林儿势盛,乃用其年号以令军中)。十六年二月,率部大破元军于采石,三月,取集庆(今南京)。当时,元将定定守镇江,别不华(白总管)、杨仲英屯宁国,青衣军张明鉴据扬州,八思尔不花驻徽州,石抹宜孙守处州(今丽水),其弟石抹厚孙守婺州(今金华),宋不颜不花守衢州。朱元璋遣徐达攻克镇江,定定战死。六月,部将邓愈攻克广德。十七年(1357)二月,部将耿炳文攻克长兴。三月,徐达攻克常州。四月,朱元璋亲自率军攻克宁国。六月,赵继祖攻克江阴。七月,徐达攻克常熟,胡大海攻克徽州。十月,常遇春攻克池州。尔后朱元璋破陈友谅、张士诚,以徐达北上灭元。二十八年(1368)称帝于南京,时年41岁,定国号为明,年号洪武。
元末的宁国,城池虽小但十分坚固,据明嘉靖年间宁国知县范镐所修的《县志》称:宁国府五县皆无城郭,唯本县独有城郭可守,楼橹雉谍,岿然巨镇。又江右各府外县,惟宁邑有城。意思是说,当时宁国府所属五县只有宁国有城池可守,城墙上有用以了望的高台,城上排列着齿状作掩护用的矮墙,宁国府以外的县也只有宁国有城墙。元至正十五年(1355),元白总管据县,修城池高一丈五尺(约4.5米),周围五百一十九丈(约1730米),并在城墙外挖了深沟。至明正德年间,重建四门城楼。东曰振武,西曰接文,南曰秀水,北曰明山。据年长的人记忆,古城墙东门在现城东路供电局后门处,西门在城西路宁中初中部处,南门在宁城中路文广局大楼处(南门桥的地名大约出于此),北门在宁城中路津河商厦处。
元至正十七年(1357)四月,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攻打宁国城,宁国城守甚坚,且有一将名叫朱亮祖,勇悍异常。常遇春与其交战,左腿中其一枪,忍痛败下阵来(《续资治通鉴》载常遇春中流矢)。接连数日,未得胜仗,徐达情急,不得不据实向朱元璋禀报。朱元璋闻知,亲率大军,兼程而至,至县南薛家山驻跸。清康熙《宁国县志》记载:驻跸山,县南一里,又名薛家山,明太祖南征驻跸此山,长公主生焉,邑人荣之,名驻跸山。(驻跸山:明嘉靖县志记载为县南七里,民国县志记载为县南一里)按照清康熙《宁国县志》旧县境图,驻跸山应在城南,此山紧靠县城,居高临下,城内情况一览无余,正是朱元璋指挥最佳地点。山的原貌应比现在的高,铁四局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皖赣铁路时曾作为驻地而平整。
朱元璋驻跸薛家山后,设计捉拿了朱亮祖。朱亮祖,六合人(《续资治通鉴》记载为六合人,《明史》记载为六安人)。元朝授其为义兵元帅,朱元璋攻克太平(今当涂县)时,亮祖曾率众投诚,但几个月后,复叛归元朝,并守宁国城。朱元璋擒之,问:今如何?亮祖说:是非得已,生则尽力,死则死耳(见《续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三)朱元璋称他好壮士,并亲自为之解缚,亮祖叩谢。第二天,朱元璋命造飞车,前编竹为重蔽,数道并进。守将白总管逃回宣城;守将杨仲英知不能抵抗,开城门投降;守将张文贵守志不屈,先杀妻孥,然后自刎。此后朱亮祖请缨攻宣城,数日拿下宣城。后南下南昌、九江,战鄱阳湖、武汉,攻台州、温州,屡建奇功。
朱元璋在宁国生下大公主,时年29岁。大公主为孝慈高皇后马氏所生。据《明史》记载,马皇后,宿州人,其父亲马公,母亲郑媪,早年死亡,托郭子兴抚养,郭子兴视她为己女,朱元璋投郭子兴后,被郭看中,把马氏嫁与他。朱元璋称帝后,封大公主为宁国公主。洪武十一年(1378),下嫁梅殷。梅殷是汝南候思祖的从子,性情恭谦而谨慎,有谋略,会使弓马。太祖十六个附马中,尤其宠爱梅殷。永乐三年(1405),梅殷被害落水而死。十二月,进封公主为宁国长公主,宣德九年(1434)八月薨,终年七十一岁(实际应七十七岁,公元1357143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