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宁国市委员会网站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长廊 > 文史资料

矢志不渝成大道—记老中医王英培

2011/8/2 8:06:52 人评论

 

矢志不渝成大道
——记老中医王英培
周喜平
 
王英培(18981977),安徽怀宁县王家墩人。他从医五十余年,救死扶伤卓有成就;他思想进步,为解放事业做出过贡献;他心地善良,为黎民百姓做了不少善事好事。他是宁国德高望重的老中医。
苦难童年
王英培父亲王绍鲁兄弟五人,只有王英培一个子嗣。王英培出生后,全家人十分高兴,取名小荣,后来读书时才改名为英培。王英培八岁时,怀宁洪水成灾,堤倒圩陷,不少人家毁人亡,生活十分困苦。无奈之下,父母亲带着王英培沿途乞讨,来到宁国狮桥阴山下居住,全家人依靠父亲的砖匠手艺糊口。阴山祠堂蒙馆先生王子红见王英培家庭生活困难,无力求学,便主动免费让他进私塾读书。他的母亲便帮王子红先生洗衣服,以表酬谢。王英培生性聪颖,在私塾学堂里刻苦读书,并努力学习武术、绘画、演唱等知识技能。王英培十五岁时,因家庭贫穷得难以糊口,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学砖匠手艺。
从医之路
王英培跟随父亲在宁国、广德一带做砖工十余年。他的父亲王绍鲁虽然是个砖工,却懂得一些中草药知识和外科接骨方法。受父亲的启迪,王英培便在业余时间学习中草药知识和外科技术,并先后拜狮桥王子清先生和广德陈玉堂先生为师,经常随师父上山挖草药,为人义务治病。效果显著的八棱麻、飞天蜈蚣等中草药,便是陈玉堂先生传授的。在两位师父的传授和父亲的熏陶下,王英培一边做砖工,一边刻苦钻研,自学中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王英培不仅砖工手艺精湛,而且掌握了中医尤其是外科跌打损伤治疗技术,成为远近闻名的草药师。大约在一九二七年前,王英培来到宁墩英川坞定居。此时,他仍然是边做砖工边学医行医。大约在一九三二年前后,王英培觉得自己的中医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便放弃了砖工手艺,正式走上了从医之路。
从医之后,王英培刻苦钻研中医内科、外科、儿科、妇科和骨科理论,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用中草药反复试验研制,终于在一九四一年成功研制了万应丸、接骨丸、八宝散、止血散、跌打膏、金蟾膏、紫金丹、损伤第一丹、伤科百宝丹、王氏疟疾丸等中成药。这些中成药均系独创,疗效甚好,其中王氏疟疾丸在皖南和浙西一带声誉很大。因此,王英培名声大振,慕名求医者络绎不绝,左右邻居家中常有从远道而来的病人寄宿。
一九四二年上半年的一天,宁墩胡东山、胡小山兄弟俩上山打猎,射伤一只老虎,伤虎疯狂反扑,兄弟俩被咬得头破血流,神智昏迷,生命垂危,抬到王英培家中救治。王英培为他们消毒止血,撒药灌丹,半日后兄弟俩苏醒,一个月后痊愈。兄弟俩回家后,将虎骨虎皮披红挂彩,放着炮仗,送到王英培家,作为救命之恩的酬谢,但王英培还是坚持付给了价款。
一九四三年,浙江昌化郑有才,打猎时土枪爆炸,左手拇指、食指、无名指均被炸掉,经王英培精心治疗,四十余天痊愈回家。回家两周后,昌化县政府送来妙手回春匾额,以表谢意。
治疗骨髓炎是王英培的又一专长,经他治愈的骨髓炎病例有几十例,其中长达十余年的患者多人。一九四五年下半年,上海钢笔厂广告员钟子志,右臂患严重的关节骨髓炎,到过内蒙等地的六个大医院求医,均无效果,这次来安徽,打算到浙江某医院治疗。闻王英培名声,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前来求医。经过王英培四十余天的治疗,痊愈回厂。二十多天后,钟子志专程从上海送来锦旗,深表感谢。一九五四年,徽州行署专员杜维佑之子患骨髓炎,经王英培治疗后,两个月痊愈。
桥头女青年陈某,十八岁,外出游玩时得病,请王英培诊治。王英培为其诊断配药后说:一定要见到大便中下来东西才算有效。果然,陈某服药后第二天,大便中下来两枚如剥壳鸡蛋一样的东西。王英培得知后说:病去矣!经过王英培的调治,陈某痊愈。
对贫困患者,王英培不仅免费治疗,还供应伙食。一九四八年的一天,一副担架抬来一位姓薛的病人,因病人无钱,带来两只鸡,准备以鸡交药费。王英培为其诊治开药后,不收药钱,将鸡退回,并留他们几人吃饭。抬担架的徐松林说:王先生这么有本事挣钱,可不能发财呀!王英培体会徐松林的话意味深长,话中有话,他是在警示自己,虽然有治病救人的本领,但要多做善事,不要发洋财,不要成为地主老财。王英培觉得徐松林的话很有道理,便于次日去找徐松林,见面后谈心,才知道徐松林是中共地下党员。
土改时,地主朱某将其媳妇的陪嫁丫环来枝赶出来讨饭。来枝患有严重的臁疮腿和蛔虫病,沿途乞讨来到宁墩英川坞王英培家,请求王英培为她治病,经过王英培的精心治疗,臁疮腿和蛔虫病均被治愈,来枝恢复了健壮的身体。
王英培虽然中医临床经验十分丰富,但他仍然坚持不懈的学习中医理论知识,一九四八年考入天津国医函授学院,一年后经考试合格获得毕业证书。
解放前,宁墩一位有名望的教书先生程石民曾撰文称颂王英培:先生墩壤间之异人也,性豪爽,眉宇之间有侠气,精医道,救人济世,浙西皖南求医纷纷,登报送匾颂德铭谢,诚难能可贵之事也。由此可见他当时远扬的声誉。
一九五三年,在政府的号召下,王英培组建了联合诊所,并成立医联会。为了推广中草药和中医技术,王英培采集了百余种中草药标本,用数丈白布将标本贴在上面展览,并献给当时的县卫生科,作为教学之用。王英培对血吸虫病的治疗也颇有研究,一九五五年,他与草药医叶成宏共同研制了治疗血吸虫病的中药,经血防站临床试验,对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人很有成效,引起卫生部的重视。卫生部副部长徐运北、记者鲍凌云曾接见和采访了王英培与叶成宏。
一九五六年十月,王英培调任宁国县医院副院长。到任后,他兢兢业业的工作,除了领导工作之外,坚持不脱离临床治疗工作,每天早晨上班巡查病房,门诊有时一天多达九十余人次,并经常为病人接骨。一九五七年,他治好癞痢患者孔小喜,使孔小喜长了一头黑发。一九五八年,他治愈了砍伐工人薛某的小腿粉碎性骨折。一九五九年,他撰写了伤科总结(未发表),被聘为徽州地区医院名誉中医和安徽省中医进修学校函授班辅导组长。一九六一年,乙脑患者刘某昏迷不醒二十余日,许多医生认为无法挽救,经王英培精心治疗后痊愈,而且没有留下后遗症。
王英培救死扶伤的成就,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自1954年至文革前,他连续当选宁国县一至六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并当选为安徽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政协候补委员。
革命贡献
王英培目睹了国民党统治的腐朽社会,思想倾向于共产党领导的解放事业,在解放前为共产党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早在大革命时期,有一位地下共产党员朱某,宁国人,在浙江昌化县任国民党县大队长,国民党昌化县当局发现他是共产党人,要逮捕他,他外逃至宁墩英川坞,被王英培留住了两个月。后来,朱某要到解放区去,拜托王英培帮助照顾他的老母和妻儿。临走时,王英培送朱某到石口,俩人抱头痛哭。朱某走后,王英培将他的老母妻儿接到家中住了数月,然后安置送归。
一九三九年的一天傍晚,王英培背着药箱出诊,走到万家老岭,突然听见吆喝声,只见气势汹汹的八个国民党士兵,举枪围着两个穿便衣的人喝道:你们是共产党、新四军,不讲就打死你们!王英培知道这一带是新四军的经常出没之地,这两个人可能就是新四军,于是暗自决定救他们。他含笑说:老总,这两人是当地老百姓,不是新四军,你们放了他们吧。国民党士兵朝王英培看了看,见他身背药箱,是个医生,又十分面善,便相信了他的话,把两人放走了。后来得知,这俩人果然是新四军战士,其中一位是广德县碧波乡的王玉琴,他的表弟是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严彪。
一九四零年的一天夜里,突然有人叫门,王英培以为是国民党抓壮丁的来了,便从楼上开门往山上跑,被人拦住,那人低声说:王先生,别怕,我们是新四军,因为我们连长的脚被树桩戳穿了,特来请你为连长治伤。于是王英培二话没说,便随来人为新四军连长治伤去了。从此以后,王英培经常秘密的为活跃在天目山一带的新四军、游击队伤病员治疗,有时还请西医叶乃辉先生同去,被誉为中共地下医生。有一次,王英培到梅树村为新四军伤病员治病,一去七天没有回来,抬着伤病员的担架到处转移隐蔽,妻子在家为他担忧,直到第八天回来,虽然十分劳累辛苦,但却高兴的把怎样为新四军伤病员治病,转移到那些地方,大地主董某某如何奉新四军命令为他们送饭等经过情况告诉妻子。还有一次,王英培为新四军伤病员治病回来后,精神焕发,高兴异常的说:今天上山,新四军首长李建军(又名李志民)亲自迎接我,还和我握手呢。他为自己成为新四军队伍中的一名地下医务人员而感到自豪。
一九四五年上半年,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的两位军官来到王英培家,年龄稍大的是邹团长,年轻的是姚健营长。他们是为邹团长治疗关节炎而来,王英培为其诊断配药后,送他们走了。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姚健经常来王英培家为邹团长取药,交往中,俩人交谈十分投机。不久,姚健又把他的妻子送到宁墩徽光中学读书。此后,王英培与姚健的来往更为密切。姚健,湖南郴州人,曾经阅读过毛泽东抗日救国论著和鲁迅的文学作品,其父是农协委员,其兄是学生运动积极分子,深受爱国主义思想熏陶,有着抗日救国的满腔热情。一九四五年七月十三日,他弃暗投明,带领下属一百七十余人起义投奔了新四军。姚健起义后的某一天,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的一个排长带领荷枪实弹的士兵闯进王英培家,搜查姚健妻子的下落,把王英培家的贵重物品抢劫一空,并搜出了姚健存放在此处的一只皮箱,在皮箱内发现了毛泽东主席像。因没有找到姚健的妻子,这帮士兵便以通共匪的名义带走了王英培,将其关押在于潜国民党大队部。于潜县城许多人知道王英培是草药师,纷纷出面保释。这样,王英培被关押三天后放出。此时,王英培已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回到宁墩后,即找到姚健的妻子,告之所有情况,并安排儿子护送姚健妻子到浙江孝丰天井堂,找到了新四军,姚健夫妇得以会面。姚健妻子也不愧女中豪杰,在赴孝丰的途中,她身捆数枚手榴弹,作好了如果遇到国民党军队就同归于尽的最坏打算。姚健夫妇会面后,新四军为他们召开了欢迎大会。对王英培的帮助,姚健夫妇十分感激,一九四九年春,姚健还来信表示感谢,并请王英培速去见面,此时国民党军队正在溃败中,旅途困难,因此失约。
一九四六年下半年,王英培被推选为积谷仓委员和保代表,他与同样思想进步的代理保长胡世雄商议后,决定借此机会为新四军收钱收粮。新四军的同志劝他加入共产党,他说:以一个无党派人士出面办事更为稳妥。不久,宁墩乡公所发现了胡世雄的行为,将胡世雄绑在宁墩大吉坞的一棵大树上,十八条扁担扔在地上,逼他交待和谁同谋,胡世雄守口如瓶,并在紧急中将收钱收粮的条据咬碎吞下,王英培幸免一场灾祸。
一九四九年三月,游击队解放宁墩时,国民党宁墩联防队和乡公所挣扎抵抗,于是发生了战斗。在枪林弹雨中,王英培和乡亲们一道抬着担架,将游击队伤员抬到黄岗黄四坑杉树林中包扎抢救。解放后,王英培担任农会主任。他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带领贫苦农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善良人生
王英培秉性善良,苦难童年的经历更加磨炼了他积善的心。在他的从医生涯中,善举不胜枚举。
一九三三年有一天,一位老者身背行囊踉跄地来到王英培家,当王英培认出老者就是当年在狮桥学医时的老师王子清时,悲喜交集。因王子清年事已高,家中又无人照料,王英培便坚决挽留王子清在自己家颐养天年。王子清去世时,王英培将其送回老家狮桥安葬。王子清临终前,送给王英培一卷医书,一个药笼。同年,有位姓叶的江北人,流落到宁墩,身体瘫痪,王英培将他背回家中,精心治疗,使其痊愈,并留在家中奉养,直到姓叶的娶妻生子后才分开生活。
一九三四年,旱灾严重,粮食无收,百姓生活十分困难,许多人逃荒外地。见此惨状,王英培想方设法向富豪人家求助,均遭拒绝。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他将自己家的猪和能够变钱的东西全部卖掉,然后买来粮食,救济乡邻。正在此时,富豪人家朱某家的放牛娃摔断了腿,请王英培接骨。王英培在为放牛娃接骨的同时,要求朱某提供一批粮食救灾,王英培为放牛娃接骨成功,朱某也派人送来了十几担大米,拯救了英川坞一百余人的生命。同年间,有位姓揭的在帮人推桐籽时不慎腿骨跌断,呻吟在地,而东家则不管不问。王英培见惨状于心不忍,便将姓揭的背回家中,精心治疗三个月,使其痊愈。姓揭的十分感激,流着泪对王英培说:大哥,我家中有高龄老母和疯病哥哥靠我养活,你救了我的性命,等于救了我全家人的性命。我就住在你家不走了,我们大家挣,大家吃。从此,姓揭的就住在王英培家,帮王英培干活,直到娶妻生子后才分开生活。
有一次,王英培请人到外地购进药品,途中药品被人抢劫。王英培以为药品已难以追回,可是没有几天,劫者将药品寄还,并附字条写道:先生善人,闻名远近,劫来之药,如数奉还。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使王英培遭受了不白之冤。因有人陷害,王英培从一九六六年八月十三日起被日夜揪斗多次,并被数次抄家,妻子受株连含恨死去。六十九岁的老人王英培忍受不了这样的折磨,含冤饮泣,十分孤独悲切,终于久卧病榻。虽然如此,但他为人民工作的事业心仍然坚定不移,在他一息尚存之际,仍然专心致志的向他的第八个徒弟也是最后一个徒弟传授中草药和针灸知识经验。一九七七年三月二十一日,王英培逝世,终年八十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王英培得到了平反昭雪,党和政府对他生前做出的贡献和成就给予了褒扬。遗憾的是,王英培没有等到这一天,若他地下有知,当含笑于九泉。

(本文根据王坤芳先父王英培生平事略改写,原文载宁国文史资料第二辑,作者系宁国市档案局原局长、宁国市政协常委、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