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宁国市委员会网站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长廊 > 文史资料

勤政廉洁的南宋重臣

2011/7/4 8:43:03 人评论

记官居二品的章复

勤政廉洁的南宋重臣
——记官居二品的章复
吴云驾
 
(一)
章复,章夏堂弟,生于北宋元丰四年(1081),比章夏小19岁,死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享年82岁。章氏宗谱显示,章复的祖父叫章若愚,父亲叫章惟翰,他们都因章复后来当上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副宰相),而被加授“太子少保”,官列一品,从而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高门望族。章复辉煌人生的起点在宣和六年 (1124),这一年,43岁的他在北宋最后一次科考中进士及第,当年录取进士人数创下空前记录,达805人,该榜状元是杭州人沈晦。
随后,他被委派到拥有“六代豪华”“十朝京畿”之称的上元县(今南京市江宁区)当主薄,位居知县、县尉之下,职掌文书工作,官阶从八品,从此青云直上,步步高升,一直升任到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成为宁国历史上第一个官居正二品的人(吴潜官拜左丞相兼枢密使,吴潜的三哥吴渊任参知政事,谥“少师”,均为正一品官,但是他们都生活在章复去世后)。
关于章复仕途阅历及所作所为,各种府、县志均有载录。相对而言,《环川章氏宗谱·卷之七》记录更为详实,现全录于下:
复君公,枢密院,字季常,号懒真居士。生宋元丰辛酉,享年八十二,卒绍兴壬午。娶方氏,封夫人,合葬相公墓。子二:介卿、寿卿。
公力学自修,博通经史,宣和六年甲辰,登进士第,沈晦榜。擢上元县簿,调丹阳令,修练湖,躬督其役,民不知劳,转运使蒋灿等称其能,改宣教郎、常州教授,除主管官诰院,转对旨,擢监察御史、右正言,拜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绍兴十八年,知贡举,取中晦庵朱夫子。绍兴二十二年壬申四月,迁端明殿学士,除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九月罢。二十六年起知太平州,改知婺州。所至为政尚惠爱,持身廉谨,家无留藏。逾年,再奉祠禀,崇祀乡贤。详载郡县志。
以上材料表明,章复有两个儿子,一生无大作为,但是据康熙《宁国府志》载:其曾孙章一桂,后来考中进士,并担任太平州司理,直到余杭丞(从八品)。
他在丹阳(即“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发源地,在今江苏丹阳县境内,与安徽当涂接壤)当县令时,主持重修练湖(今开家湖),经常是亲临一线,身体力行,使百姓不感到辛劳,因而得到上司的首肯。修好的练湖周长数十里,蓄水期碧波千顷,水云漂缈,湖心还建有亭、台、轩、榭,湖光山色,别具一格,令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章复当功不可没!
章复后来又去过许多地方,如常州、首都临安(今杭州)、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婺州(今浙江金华市)等地。他一生当过不少的官,宣教郎是一个从六品的官;常州教授(博士)是掌州学学业、考试的官;主管官诰院是主管中央各部公告、官印、封赠封印等事务的官;转对旨指他要经常向皇帝陈述时政得失;监察御史、右正言、谏议大夫等都属于谏官,其职责是侍从规谏皇帝和独立监察百官。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忠君爱国、敢于犯颜直谏和表达自己观点的人。
他一生感到最荣耀的事情,莫过于绍兴十八年(1148)当主考官,荐举了后来成为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为进士,当时朱熹只有19岁。他政治生涯的最高峰是绍兴二十二年(1152)被授予资望极高、侍从皇帝顾问的端明殿学士,又担任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官阶正二品。对此,《宋史》卷二一三表第四有记载:(绍兴二十二年四月)辛巳,章复自御史中丞迁端明殿学士,除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九月癸丑,章复罢签书。”查其任职时间为该年5月22日-10月21日,刚好整5个月。以后章复被派往安徽、浙江当知州,直到退休。
章复所处时代是一个新旧政权交替、动荡纷乱的历史时期,要治国安身何其困难。一路走来,他当过从地方到中央不同类型的官,其中也有被罢官、降级的低潮,但是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所到之处一如既往地施爱于民,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作为一之长并曾身居高位的他,死时竟然“家无留藏,着实让人唏嘘、敬佩。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勤政廉洁的官员。崇祀乡贤祠,实为情理之中。
(二)
介绍了章复的主要生平事迹后,笔者感到意犹未尽,据目前已掌握的材料,认为有几个问题需做进一步交待与辨析。
一、史籍中张冠李戴的章夏与章复。因为章氏兄弟同出一门,所以人们常常将他们混为一谈,如《文献通考》卷五·田赋考五载:(绍兴)“二十年,右正言章夏奏,诏州县收纳二税出剩数并附赤历,无得拨归公使库。”绍兴二十年即1150年,而章夏早在1131年就已逝世,且他也没有当过“右正言”,所以此处显然应该是章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王曾瑜老先生认为,《宋史》秦桧传、《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卷16、《三朝北盟会编》卷220提及的“章夏”,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1所述绍兴二十年右正言章复奏胡寅不忠不孝一事的“章复”,以及《宋史》高宗纪里的“章复”,是同一个人,章复是章夏之误。事实上结论刚好相反,这里的章夏应该是章复。
二、在忠与奸、能与庸之间,章复该居何位?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因为我发现在如何评价章复这个人时,诸多材料与一般的常理相悖。请看下列材料:
朱子语类》卷第一百三十二记载:秦桧在相时,执政皆用昏庸无能者,如汪渤、章夏(注:应为章复)、董德元皆一类人。
这是朱熹与其学生谈论秦桧时一个学生的看法,内容涉及朱熹的老师(主考官)——章复,他被归入“昏庸无能者”之列,对此朱熹只字不提自己的观点,这不符合常理。
《宋史》卷473列传第232奸臣三的叙述(秦桧当宰相时)“附己者立与擢用。……易执政二十八人,皆世无一誉。柔佞易制者,如孙近、韩肖胄、楼、王次翁、范同、万俟、程克俊、李文会、杨愿、李若谷、何若、段拂、汪渤、詹大方、余尧弼、巫、章夏(注:应为章复)、宋朴、史才、魏师逊、施钜、郑仲熊之徒,率拔之冗散,遽跻政地。”
堂堂正史把一干执政几乎都说成 “柔佞易制者”,即伪善谄媚之徒。这怎么可能?难道南宋是秦桧一人的天下?如果一定要说他们有何不妥,那是有迫不得已的苦衷,是秦桧一手遮天造成的,岂能苛责章复等执政一味软弱、讨好于人?
关于章复是不是一个昏庸无能、唯唯诺诺、伪善谄媚奸佞小人的问题,《莆田县志》介绍1138年进士陈俊卿的材料已从另一个侧面给出了答案:“俊卿立朝,以弹劾奸佞为己任。当时章夏(注:应为章复)‘骄恣不省事’,……韩仲通‘冤陷无辜’,他奏请贬黜他们的官。”显然,章复“骄恣不省事”,恰恰说明他不是一个牺牲原则、息事宁人、点头哈腰、阿谀奉承的人,这样才与他长期担任的谏官身份(监察御史、右正言、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相符,才符合常理。
众所周知,谏官的职责是谏诤政事得失,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在宋朝它由皇帝亲擢,不归宰相节制,他们“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司马光语)、年轻有为、胆识超人又勇于发表不同政见的人担任。既然章复长期担任谏官,加上前述其他方面的所作所为,因此,历史上对章复的指责显然失之偏颇。值得一提的是,宋朝党派之争激烈,作文纪事往往是非颠倒,所以上面的话是不可全信的。
三、章复与秦桧是敌还是友?他政坛高端生涯昙花一现的根由何在?王曾瑜先生认为章复是“秦桧的党羽”,其实这么说是不全面的。秦桧曾两度入相(1131-1132年,1138-1155年),担任丞相19年之久。据《宋宰辅编年录》卷6载:“自秦桧专国,士大夫之有名望者,悉屏之远方。凡龌龊委靡不振之徒,一言契合,率由庶寮一二年即登政府。仍止除一庭,谓之伴拜。稍出一语,斥而去之,不异奴隶。皆褫其职名,阙其恩数,犹庶官云。”在秦桧当政时期,他前后更换过26位参知政事,常常“诬以罪罢之”。为什么要走马灯一样换人?“盖秦丞相专权,不欲其久在位故耳。”
最初,章复可能因弹劾秦桧的政敌——胡寅而成为秦桧的同盟者。原来礼部侍郎胡寅(1098—1156)在朝的时候曾力主抗金,反对和议,因而得罪了秦桧。后告老还乡,秦桧仍不肯放过,竟以讥讪朝政的罪名,将其降职处理。《宋史》卷435列传第194儒林传五这样写道绍兴二十年(1150)“桧既忌寅,虽告老,犹愤之。……右正言章复劾寅不持本生母服(注:指胡寅过继给别人后,不愿意给亲生母亲戴孝),不孝;谏通邻好(注:指胡寅为了迎回徽、钦二帝,曾主张与金谈判),不忠。责授果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从章复弹劾胡寅“不孝”“不忠”的内容看,与秦桧欲加之罪不谋而合,如出一辙。两年后,章复晋升为参知政事。
如前所叙,秦桧擅权,即便是为他在专事和议或倾覆政敌中建有汗马功劳者,如在言行上稍一不慎,就会遭到贬斥。《朱子语类》卷第132终于为我们揭开了章复被罢的真正谜底:
太上一日问处州兵反事,秦(桧)久未对。章夏(注:应为章复)在后,恐秦忘之,因对一句。后秦语之曰:“桧不能对时,参政却好对。桧未对,参政何故便如此?”即时逐去之。
事情已经很清楚,章复被罢的根本原因是封建时代是“人治”社会,以及秦桧专权所致,直接起因则是章复自己没有摆正位置,越俎代庖,抹了上司的面子,触犯了他的权威,最终自食其果,成为权奸受害者。
 

友情链接